陈玉圃先生为本次画展题词
开展时间:2019年12月24日下午三点半
展览时间:2019.12.24 - 2020.01.10
序
中博硕士毕业至今,刚好九年。“九”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,有着特殊的地位。这个“数之极”既代表了阴阳变化的至高之理,也代表了下一个进位的开始。不知道在自己毕业的第一个九年,中博决定出本画册,除了梳理自己的研究成果,是不是隐隐约约中也预知到了这个“数”传递给他的特殊意义。
九年,对于一个人而言,可以做很多事。可以娶妻生子、赚钱买房,可以求学进修、拜师求艺。对于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来说,可以制作很多张细腻精工的匠作作品,用来投展以获得功名,也可以参加很多的展览打造自己的名声。庆幸的是,中博对于这种时流保持着一种敏感的警惕。虽然他硕士期间就能完成多张精工细致的工笔画作品,技术功夫已属一流,投展获奖对他而言,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。他为什么回避这种很快得到功名的方式,而坚持自己研究方向与文化主张呢?看了他近期的作品,我明白了。
九年,对于一个坚持文脉滋养、坚持品格历练、坚持心性合一的画业修行者而言,实在是太短了。如果说绘画是追求风格的话,九年时间,以中博的聪明智慧,他完全可以换三种以上的风格。但是,“风格”这个词,我一直认为那是美术史家或者是美术评论家的专有名词,现实中,画家或者绘画从业者千万不要被“风格”二字迷惑了眼睛,对于画家而言,拿笔作画并不是要创造某一种风格,而是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,比如画法、语言、形象、画意等等。这些问题并非理论家笔下的文字可以解决的,需要画者用相当长的时间一步一步地做,一步一步地收拾。同时必须与自己的生命状态结合,与自己的文化认知结合,在这个意义上,绘画事实上都是一个探讨与自己生命、品行对接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,是没有固定的“风格”可以限制得了的。
对于中博来说,他用了九年的时间,梳理了自己研究的法脉。他立定精神,用一股狠劲深挖明清花鸟画的精髓,这种虔诚的心态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劳动,是一种近似于宗教情结的一尘不染,是一种立足传统文脉的当代延续。如果没有这种愿力,他笔下的花、鸟、虫、鱼乃至寒鸦苍树,就不会如此让人怦然心动了。虽然墨花墨禽为主,但是内在生命气质却是热烈而向上的。而这种画面营造,是他下足了苦功夫、用尽了心血、废画三千的自我洗练与超脱中,转换成对待大千世界与普罗众生的态度:一种有坚韧与坦诚的笔墨修为,而这种修为在中博的画面当中,已然上升为一种自觉的风度。(文/王国仕)
文章评论